-
传统医学面对5000年大变局,要感谢新中国
近几年来,“中医粉”“中医黑”经常在网上大战。有些“中医粉”反对传统医学现代化的道路,认为新中国的传统医学教育体系、科研体系都是错误的;而有些“中医黑”也反对新中国的传统医学政策,认为应该尽快“废医”。正是新中国彻底改造、“拯救”了传统医学。[全文]
-
示威者大闹,只能靠内地学生救校了
昆士兰大学宁静、开放、友善,发生这样政治色彩浓厚的抗议是前所未有的。内地留学生难道真怕你一个离香港万里之外的校内抗议,就能让香港跑了不成?但学生是来求学的,不是来找恶心的,同时也不希望更多外国人上当受骗,顺便营造有利于中国的舆论环境。[全文]
-
三伏贴被不断质疑,中医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其实三伏贴的研究已经有不少,但在参考前,也要看看研究的质量。比如《三伏贴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XX例临床观察》这样的研究只是低等证据的堆积而已,虽然有效率不低,但缺乏对照,不能真正说明问题。[全文]
-
这项所谓“中草药伤肝”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医学优势
作者的真正目的,是要大规模地研究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现状,对规模做出估计,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难道指出中国药物性肝损伤比西方高,就是黑中医?指出中国中药和草药及膳食补充剂导致的肝损伤达到26.81%,就是黑中医?[全文]
-
全球变暖争议这么大,得怪我们不给力啊
有些人认为,人类主流过于自大,高估了自己对地球循环的影响。我倒觉得,恰恰应该反过来看这个问题。诸多疑点正说明人类的不足,越是如此,越可能选择谨小慎微,既然不确定对地球会造成什么影响,那么最为稳妥的,就是尽量减少自己产生的增量。[全文]
-
什么样的中医研究,能拿国家技术进步奖
早在多年前,王伟团队就基于这些大鼠,研究了高血压的中医证候,为后续研究打基础。这老鼠的证候和人能一样吗?你要说一模一样,那谁也不敢打包票,但确实八九不离十。大家都是哺乳动物,当然有相通之处,就像部分有效的针灸,兽医也用啊。 [全文]
-
“外交无小事”的原则,是否要改改了?
“外交无小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各行各业只要是有外方的场合,负责人往往会对下面的人来上这么一句。办事的人也要围绕这个“无小事”,对各种细节反复推敲忙里忙外,以至于有些人已经对这句话满腹牢骚。有趣的是,外交部倒是给出了不同的方案。[全文]
-
权健事件要让中医背锅?太令人痛心
有的中医说:“中医里没有火疗。有,请从四大经典中给我找到出处。”可有的中医却认为,中医有火疗,只不过“不是谁都能操作的……操作者首先必须是经验丰富的医师”,还大肆渲染危险性。拜托,我也支持清理门户,可诸位能不能先对对词啊?如此矛盾的说法,怎么取信于人?[全文]
-
争议声中,针灸能否继续让中国与西班牙“民心相通”
“打铁还需自身硬”,针灸要克服困难,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更大的成功,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首先还是要加强自己的实证研究与机制分析。通过扎实的研究,获得医学界的认可,在各个国家都是“敲门砖”,不只是覆盖一个西班牙,事半功倍。[全文]
-
基因编辑婴儿风波,如何收场?
有的人一见到艾滋免疫,“就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有的人一见到基因编辑,就立刻想到黑寡妇,立刻想到死侍,立刻想到美国队长,立刻想到X战警……[全文]
-
援助巴新,中国和澳大利亚“道不同”
澳大利亚政府有一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合作,成效肯定是有的,但看其文件,有些地方总感觉“怪怪的”。比如在研究优先方向的第一条,列的是“克服阻止人们从农业技术中受益的社会、文化、政策障碍,特别是在性别平等和女性方面”。[全文]
-
为什么说,中国野生老虎保护已到最佳时期
老虎很难保护,因为本质上就是人虎相争的局面。它愿意和你过,你也不敢不是?那怎么管好人呢?当然还得靠政府,一是政府的保护意识,二是政府的执行能力。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野生动物也一样。[全文]
-
“云南白药”出了什么问题?
有些江湖郎中和“江湖企业”一边在保健品、补酒等商品宣传上标榜有传统医学的底子,一面在里面添加西地那非。西地那非是什么,就是“伟哥”的主要成分。云南白药的配方手法,与这些不法分子非常类似,引起人们的嘲讽、怀疑是很正常的。[全文]
-
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世卫组织与中医早有“情缘”
ICD纳入传统医学,并非突入其来。1972年,世卫组织就已经成立了传统医学部。作为当今医学的主流代表,世卫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议声中对包括中国传统医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学,都抱持着开放、关注的态度。[全文]
-
一族麦凯恩,五世“美国梦”
从美国南方白人的视角看,麦凯恩家族可谓“根正苗红”,参与过印第安战争、独立战争、1812年战争等。狭义的麦凯恩参议员的家族,可追溯到曾曾祖父的奴隶种植园。从奴隶主到将军,从将军到参议员,好一场美国梦啊。[全文]
-
法国喜提“殖民红利”,中国能学?
老牌殖民国家足球人才的引进,属于“殖民红利”,宗主国对许多殖民地民众有天然的吸引力,中国没有这个优势,要花多少钱来抵偿?看引进球员,不能记吃不记打,“殖民红利”分分钟可能变成“内讧做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