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若达成,将释放一个重要政治信号
两国都有足够的理由相向而行,共同走向能够为双方挽回颜面的停战。考虑到最近香港和新疆问题在两国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除贸易冲突之外其他复杂情况,给两国政治关系所带来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全文]
-
美国能赢第一次,就能赢第二次?我只回应一个字
30年前,我们专注于用诿过游戏把能源问题推给日本,现在我们又对中国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需要让别人对我们本来能更有效应对的问题负责?[全文]
-
已经到“下一个中国”了,特朗普还沉浸在“旧中国”
特朗普就是在大战风车。他的政府所抨击的,是“旧中国”的过时观念,这只会使它声称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化。金融市场已经开始意识到某些事情不对劲了,美联储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正陷入困境。在这样的危险时期,美国从来都不是一块绿洲。我认为这次也没什么不同。[全文]
-
美中贸易战的下一幕将如何上演?
美中日益升级的贸易战如今已经进入了危险区。当然,人类终将恢复理性。虽然两国有可能在6月底大阪G20峰会召开之前达成一份协议,不过这样一份协议恐怕会是非常表面化的,几乎不太可能为当今世界两大强国间的深刻冲突提供根本的解决方案。[全文]
-
面对中国,美国能不能诚实点?
华盛顿列出的事实、分析和结论漏洞百出,而美国公众却又太容易轻信那些关于中国的错误论述。我并不想否定中国在美中贸易摩擦中应承担的责任,我只是想强调在追究责任时要保持客观和诚实,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解决美中贸易争端的关键时刻。[全文]
-
美国优势不复当年,已经很难发动冷战2.0
我仍无法认同某些人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为根据对中美发生热战进行可怕预测。同时,我不得不承认,中美两国发生“冷战”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两国的经济模式存在巨大差异,竞争策略也将陷入长期冲突。[全文]
-
重塑中美经济关系,不得不丢掉301条款
国际收支逆差和多边贸易逆差不断加剧,而这些都无法通过针对某一国家的定向双边措施加以解决。不幸的是,财大气粗的中国居然希望就此同美国达成一份协议,这让美国政客们的说辞显得理由更加充分,即中国是在主动认罪。[全文]
-
看衰中国的人先别得意,因为中国根本没掉入这个陷阱
我们可以说:是的,中国经济增长率10%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量变转向质变,这才是故事真正的精彩之处。[全文]
-
贸易战谁占上风?得看经济基本面
美国误以为经济增速放缓会严重挫伤中国,并使其迫切想要达成协议,结束贸易战。但只要比较中美两国的经济基本面就会发现占上风的究竟是谁。[全文]
-
中国“骗”了我们吗?
建立合资企业是两方自愿签署的协议,在这一架构里,美中商业伙伴相互分享,都是为了共同拓展生意,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何况,就连美国贸易代表处也承认,他们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美国公司确实“受到胁迫”而转让技术,这正是美方指控的核心。[全文]
-
量化宽松毁誉参半?美国有钱人可不这样看
2018年11月,量化宽松政策(QE)实施10周年的日子即将到来。量化宽松堪称现代央行历史上最大胆的政策实验。美联储用量化宽松政策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是个全新的举措。因此,此举从最初开始就是未经验证的。[全文]
-
我在耶鲁教一门课,叫“下一阶段的中国”
过去七年,我一直在耶鲁教一门课,叫“下一阶段的中国”。起初,课程的重点是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而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另一个刚刚出现的重要转折:中国正从全球化适应者身份向全球化驱动者身份转型。[全文]
-
让中国接过全球主导权?别被忽悠了
中国是个极为重视历史的国家,中国人很清楚全球领导地位和经济主导权的转移并非在一夕之间就会发生。中国经济短期复苏与美国日益内向的结合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诱人的机遇,而中国应该努力抵制这种向全球投射力量的诱惑。[全文]
-
没有中国,世界经济会怎样
中国经济快要崩溃了吗?债务堆积、地产泡沫、国企僵化、银行也在艰难度日……中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描述成下一场灾难的发生地。我的观点是:这些担心被过于夸大了。中国有战略、财力和决心实现伟大的经济结构转型,而这个世界所面临的问题要比中国经济崩溃严重得多。[全文]
-
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成功的中国
不管如何剖析,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当然,中国经济较1980—2011年间平均每年10%的增长已经大幅放缓。但即使中国经济从“旧常态”转为中国领导层所称的“新常态”,全球经济增长仍要严重依赖中国。中国仍是当今疲软的全球经济的王牌。中国才是全球经济前景的决定性因素。[全文]
-
中国重蹈日本经济覆辙?我不敢苟同
中国的战略强调重大结构改革与重组。成败最终将决定于中国领导层是否有决心对抗反对改革的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13位我的学生选择分析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有三分之二的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与日本不一样。他们认为,现代中国的经验——尤其是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比日本的教训更重要。这些人都得到了不错的分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