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奖得主:美国面临输掉贸易战的危险
特朗普对中国打贸易战,贸易逆差不会缩小,只会转移;中国高科技发展也不会停步,只会加速。中国正好借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反而是美国的就业、通胀、经济增长将受到不利影响。[全文]
-
我们还应在21世纪继续保护专利权吗?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权力转移正在进行,一套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应该承认知识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的重要性,而新兴经济体应该带头建立这样一套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相比更加公正、平衡的制度。知识的生产固然重要,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追求商业利益不以牺牲人类的健康福祉为前提,这是同样重要的。[全文]
-
增长的秘密 我与林毅夫有不同看法
林毅夫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产业政策,第一种产业政策反对比较优势;第二种产业政策则顺应比较优势。传统观点认为,真正重要的不是静态比较优势,而是动态比较优势。今天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国家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建立起动态比较优势?[全文]
-
模仿美国的国家 不平等都加剧了
不平等问题也正在全球众多国家蔓延。相比而言,美国已经变成全球发达经济体中最不平等的国家。一些对当今不平等问题的解释基于边际生产率理论,但是不平等问题对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本身,就是反对这些解释的证据。[全文]
-
不管有没有中国因素,特朗普上台都是美国工人的坏消息
美国开利公司将保留800个工作岗位不予外迁,特朗普对此大肆邀功。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安排将耗费700万美元税金,而且开利仍会将1300个岗位迁至墨西哥。这绝不是可行的经济产业政策,只是一桩企业为了私利公开勒索政府的丑闻。[全文]
-
政治素人里根掏空了中产,特朗普能填回去吗
美国大选结果显示,美国经济体制没能为多数人谋求福利。特朗普在竞选中承诺将大刀阔斧改革体制,但他上台后真的会重建美国失败的经济制度吗?还是会把更多人排除在“美国梦”之外?[全文]
-
人们总在问我:特朗普、特朗普……
对许多选民来说,政府营救了那些使美国陷入破产边缘的富有银行家,对失去工作和家园的数百万普通美国人则弃之不顾,对特朗普的支持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是基于对政府失去信任而产生的广泛愤怒。然而特朗普所提出的政策,会使情况变得更为糟糕。[全文]
-
为什么全球化失去吸引力?
如今,发达国家的大批民众加入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反对的行列。民调显示,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感到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贸易。类似看法在欧洲也显而易见。我们的政界领导人和许多经济学家曾说,全球化会使所有人更富裕,那它为何如此遭人诟病?[全文]
-
脱欧?脱了白脱,英国人还是不吸取教训
人们忽视了一个不仅从英国脱欧公投也从美国共和党初选中得出的教训:对大多数民众来说,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从过去40年来新自由主义议程中获益的可能是最顶端的1%的人,而不是剩下的人。我一直就预言,这种停滞最终会带来政治上的后果。只是这一天现在到来了。[全文]
-
中国经济怎么走?他们一起发出声音
经济学界及媒体舆论对中国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看法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观察者网力邀9位经济学家探讨中国经济当前最有分歧的六大问题。这些经济学家分别是张军、林毅夫、朱天、余永定、陈平、姚洋、屈宏斌等……[全文]
-
愤怒的年轻人将左右2016选举政治
如今的年轻人一辈子都面临工作的不确定性。大学毕业生背负着债务,他们不问喜欢干什么工作,只问什么工作能让他们偿还学生贷款。买房子也同样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政治精英承诺“改革”将带来繁荣,但只给最顶层1%的人带来了繁荣,其他人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不安。年轻一代理应愤怒,相应地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选举。[全文]
-
为什么我们应该期盼TPP失败
过去的2015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一方面全球整体经济表现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其中既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转变,也有不利于经济复苏的行动。2016年,我们应希望TPP走向失败,并且寄希望于开启贸易协议的新纪元,让强者受益、弱者受罚的不公现象成为过去。 [全文]
-
美国搞不成TPP,怪律师咯?
我与来自哈佛、耶鲁、伯克利的美国顶尖法律专家联名致信总统奥巴马,解释TPP条款对我们司法制度的巨大伤害。但那些支持这些协定的美国人指出,到目前为止,美国很少被起诉,也从未输过官司。[全文]
-
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需要担心什么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争议,显示了中美的不同,把我们的某些态度投射在中国人身上是有危险的。从心理上,中国完全理解美国对当第一的先入之见,并深深地担忧美国失去这一地位后的行为。[全文]
-
西方国家进入“脆弱时代”
人们过去认为美国最大的优势不是军事实力,而是令全世界艳羡的经济制度。但是,如果在一种模式下,顶层的人口收入猛增,而相当一部分(甚至大多数)人口的收入不见提高,其他国家凭什么还要仿效这种模式呢?[全文]
-
这才是中国:市场太多 政府太少
美国沉迷于去监管化是经济危机的起源。我们希望中国不会重蹈美国的覆辙,出现如此灾难性的后果。要成功必须采取的措施是明显的:以征税为筹资手段来提高对城镇化、医疗和教育的支出,可以同时实现维持增长、改善环境和降低不平等性。如果中国的政治能够处理好这一日程的实现,那么它和全世界都将受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