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至上or政治挂帅?外媒的骚操作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和意大利同样的抗疫措施,引来《纽约时报》一赞一踩,人们纷纷对百年大报的“驰名双标”有了新的认识。其实西方许多媒体的政治觉悟特别高,为了维护体制不惜扭曲事实来适配自己的价值观,双重标准只能说是基操勿6。[全文]
-
洋媒吐气:骂中国到底算不算言论自由?
“病夫门事件”之后,我国吊销了肇事媒体《华尔街日报》三名记者证件,可美国似乎没有消停的意思,不但公然为该报撑腰还限时我驻美媒体裁减编制。美国拿来说事的理由不外乎是保护言论自由,那么骂中国到底算不算言论自由呢?[全文]
-
华尔街日报掏出言论自由,为啥还是挨了板子?
大家多多少少已经习惯了中美关系近年来经历的颠簸,那些听着刺耳的词语诸如“冲突”“角力”“对峙”“敌手”,如今令人内心毫无波澜。如果你长期关注外媒,甚至可能以一种鉴赏讽刺作品的幽默心态来看待它们对中国的漫画式抹黑。但好笑归好笑,屁股该打还是要打的。[全文]
-
这么怼下去,王者荣耀只会越来越火
越是一味去怼王者荣耀,越扩大其知名度,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结果只能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它作为主流休闲方式的存在,从而抛开对游戏的成见去尝试。[全文]
-
为什么一边嘲笑“政治正确”,一边“热情围观”马里兰大学
在西方全球处于主导地位时,保护个人权利符合超国家政治体的利益,其重要性高于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不受外部干涉;而对后发国家而言,崛起与上升的过程需要全体国民拧成一股绳,把有限的力量投射向统一的方向,集体主义模式必然产生“我可以骂自己的国家,这叫恨铁不成钢,但不允许外人说它不行”的观念。[全文]
-
留学九年,我知新加坡是这样的国家
一名体壮如牛的马来族选手用“支那”奚落我所在的球队,嘲笑华人不会打橄榄球。这个词在我听来无比刺耳,于是一场所谓绅士的野蛮运动在我的冲动之下变成了野蛮人的野蛮互殴。后来,华人队友听了我对攻击性行为的解释后,均表示不解。在他们眼里,“支那”的贬义说白了就是“土”,不至于为之眼红斗殴。[全文]